《歪批三国》说《三国演义》有“三不明”:乔国老有姓无名,貂蝉有名无姓,督邮无名无姓。
这话说得对也不对:《三国演义》中确实没说乔国老叫乔玄,他跟历史上的太尉桥玄也不是一个人,所以乔国老确实有姓无名;貂蝉是不是管衣帽的侍女统称不好说,但督邮肯定是官名而非姓名,劝降马超的那个李恢,也当过建宁郡督邮,后来才逐步晋升为庲降都督、交州刺史、安汉将军领建宁郡太守。
《三国演义》是否真有三不明且不去管他,本文要聊的话题,是据说为施耐庵原著的《古本水浒传》中,也有一人有姓无名,最后大家都以他的兵器称呼他——那兵器长什么样,问一万个人,估计得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不知道,奇妙的是以兵器为姓名,叫起来居然一点都不违和。
《古本水浒传》前七十回与我们看到的百回本、百二十回本完全一致,后五十回却截然不同:梁山好汉并没有接受招安,而是继续攻城拔寨惩凶除恶,做了不少好事。像通行本那样成为朝廷鹰犬,对江湖同道田虎王庆方腊大打出手,那不符合施耐庵先生的创作初衷——作为张士诚的谋士,施耐庵写水浒,原本是鼓动大家跟朱元璋做对的。
在《古本水浒传》的后五十回中,出现了很多江湖高手,有的高手连鲁智深武松也拿他无可奈何,比如咱们要说的“姓名与兵器一样”的江湖高手,原本有姓无名,后来干脆以兵器为姓名:“複姓东方,力如虓虎,因他善用一柄铁方梁,神出鬼没,无人可敌,人家便都叫他铁方梁大将,却把姓名隐了。”
某个人姓铁名方梁,这并不出奇,但是铁方梁是什么兵器,读者诸君可能就要费一番心思来猜测了。
幸好《古本水浒传》对此人有极为详细的描写,大家也许能能从施耐庵的描述中,推测出兵器铁方梁的大致形貌。
铁方梁原本是泰安城一位守将,他在梁山好汉攻破泰安城、杀死温太守后畏罪潜逃,一直跑到灵鸡峰当了二寨主。
梁山好汉打泰安城的时候,并没有派出多少高手,铁方梁向梁山进攻,鲁智深武松也没有随队迎战,先出手的是黑旋风李逵,结果五十回合被打得“渐渐力怯”,急先锋索超和病尉迟孙立双战铁方梁,结果又像李逵一样被打的力怯,这说明铁方梁这个人力气很大,铁方梁这种兵器十分沉重。
穆春手使朴刀、石勇手使铜锤双战铁方梁,战不数合,穆春铁方梁一击震得虎口出血,石勇拖着铜锤拔腿就跑。
单打独斗似乎没有人是铁方梁对手,九纹龙史进和美髯公联手出战,比穆春石勇强点也有限:“斗到十个回合,史进抵挡不得,拨马便走,美髯公朱仝,接住打了几合,史进又回马助战。铁方梁力敌二人,全不惧怯。斗到分际,朱仝枪尖和铁方梁一碰,火星直冒,两臂酸麻,慌忙抽枪而走。史进独斗三五合,更觉力怯,重行败走。”
两人打不过,就三个一起上,没羽箭张清带着花项虎龚旺、中箭虎丁得孙被“铁方梁抖擞精神,逼得三人转风车儿相似。”
要不是张清最后一石子把铁方梁“嘴巴肿起,牙根出血”,梁山军的脸可就丢大了。
第二天铁方梁嘴巴消肿止血后再战,李逵、刘唐力怯,双双败退,双枪将董平斗到三十回合不能取胜拨马而走,宣赞、郝思文二马齐出,铁方梁用铁方梁将郝思文打的重伤落马,杨雄、石秀、单廷珪、魏定国、杜迁、宋万或单挑或群殴,都以失败告终,最后是大刀关胜只能:“今日我在阵前观看,铁方梁这厮端的武艺高强,力战十一条好汉,全无惧怯,为今之计,智取为上,力战为下,不如先破城关,使这厮安身不得,除之自易。”
关胜用计攻破泰安城,铁方梁流落江湖到灵鸡峰落草为寇,最后又跟“半个同道”梁山起了冲突,这时候就轮到鲁智深武松出手了,但鲁智深武松在铁方梁(人)的铁方梁(之下),也是难以取胜。
鲁智深武松等人杀到灵鸡峰下,铁方梁仇人见面分外眼红,石将军石勇告诉鲁智深:“这厮端的骁勇,不宜力敌,俺们何不如此这般,且自玩他一下。”
也正是石勇这句话,让我们有理由怀疑鲁智深没有尽全力:“大踏步直奔过去,举禅杖对准铁方梁就打。铁方梁喝声:‘来得正好’,拍马相迎,搭上手就打五十回合。双方喽啰个个看得惊心动魄,不住叫好,斗到分际,只见智深托地跳出圈子,喝声:‘好家伙,洒家走了!’”
鲁智深“败”得比较从容,李逵再次出手,“不上二十回合,累得浑身是汗,气力不加,只得跳出圈子,撒腿飞奔。”
李逵抱头鼠窜,拼命三郎石秀、行者武松先后出手,鲁智深也返回来观战,但他们并没有群殴,而是轮番单打独斗:“石秀退去,又换武松上来;武松走了,却又是鲁智深扑到;把铁方梁轮流战住,一刻不得停歇。”
这就是石勇想出的“玩人计”,要用车轮战法把铁方梁活活累死——这场恶战一直打到天黑,铁方梁实在支撑不住了:“战到此时,只觉得头晕眼花,精神惝怳,再也不能支持,只见他大叫一声,口吐鲜血,死挣扎跳出圈子,飞马而走。”
鲁智深武松先后出战,最后也没能把铁方梁“留下”,他冲破梁山好汉的包围圈逃之夭夭,从此在茫茫江湖中消失:“宋江听到火烧灵鸡峰,铁方梁不知下落,连连顿足说是可惜。”
铁方梁这个人消失了,铁方梁这种兵器是什么样,也就很少有人知道了。笔者遍翻古代兵器谱,也只找到了一个“虎尾铁方梁”,最后还是没看到图样。
顾名思义,虎尾就是应该有一根类似老虎尾巴的长杆或短杆,而“方梁”,在笔者想来,应该就是一个类似大号铁锏的长方体,我们可以说就是手柄加长的铁锏,这样一想,我们就能理解手使双斧的李逵,为什么每次都被铁方梁砸得浑身臭汗力怯而逃了。
如果没有“虎尾”,那么铁方梁就可能是“铁铸的方形房梁”,为了握持方便,末端应该也是做成圆形的,所以铁方梁就是前端做成方形的大铁棍,跟鲁智深的镔铁禅杖形制差不多。
通行本前七十回有个“铁棒教师”栾廷玉跑掉了,古本中又有一个使铁方梁的铁方梁跑掉了,看起来古战场上确实是“一力降十会”,在绝对力量面前,任何招式都是浮云,所以梁山好汉中只有鲁智深能跟铁方梁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,而手使双戒刀的武松表现却并不出彩。
如果笔者只问鲁智深武松跟铁方梁单挑多少回合能分出胜负、最终谁能赢,那就有些幼稚了,我们还不如换一个角度来看:在古代战场上,圆形铁棒也好,方头铁棒也罢,是不是都比刀剑好使?在您看来,铁方梁又会是怎样一种兵器?
配资盘股票配资网,外盘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最新消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