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200多年前女性智慧的萌芽,到当代女性形象的多元展现;从银幕前的精彩表演,到幕后创作的精湛执导……站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,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银幕故事与影人风采,无不彰显出一种日渐显著的趋势:女性早已不再是电影艺术的单纯创作对象,而是成为了自己故事的主动叙述者。
上海,这座与光影息息相关的城市,早已在许多人心中与电影紧密相连。无数影迷所钟爱的上海风情,往往源自于银幕上呈现的故事,而这座城市也见证了中国电影从诞生之初至今的足迹。从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、第一座专业电影院的建设,到中国首部彩色电影的拍摄、第一部水墨动画的制作,这些历史时刻都在上海发生。
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特别节点,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(以下简称“上影节”)以“遇见电影,遇见上海”为主题,于6月13日盛大开幕。此次电影节展映了来自全球的400余部电影,举办了金爵奖角逐、丰富的电影论坛与大师班等活动,带领影迷回望中国电影60多年的光辉历程,沉浸在“全城皆光影”的节庆氛围中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在本届上影节的众多展映影片与活动中,女性题材的影片与女性影人的亮眼表现,成为了此次电影节中的独特亮点。上影节开幕影片《酱园弄·悬案》便以民国时期的真实案件为背景,掀起了关于女性议题的广泛讨论。不同时代的女性故事纷纷在银幕上展现,随着胶片的转动,女性的史诗正在悄然被书写。
展开剩余78%纪念简·奥斯汀:“她的故事,永远比时代快半步”
在一个女性只有“嫁人”这一条路的年代,简·奥斯汀选择终身未婚,却凭借卓越的文学天赋和深刻的智慧,留下了六部脍炙人口的小说,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作品。作为本届上影节特别致敬的女作家之一,简·奥斯汀今年迎来了她诞辰250周年的纪念。
正如电影《成为简·奥斯汀》中所说:“她的故事,永远比时代快半步。”奥斯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、对社会关系的独到剖析,尤其是对女性境遇的深刻探讨,至今仍在观众心中引发深思。本届上影节推出了特别策划单元“她比时代快半步:简·奥斯汀的乡村纪年”,精选了奥斯汀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改编电影,让书迷和影迷一起重温她的文学世界。
该单元中的影片选择具有深刻的时代变迁感,从简·奥斯汀的首部电影改编作品——1940年版的《傲慢与偏见》到2024年上映的轻喜剧《简·奥斯汀毁了我的生活》,跨越了五十多年。当我们欣赏这些影片时,不仅能够看到奥斯汀的经典作品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绎,也能感受到随着时代流转电影风格的变迁与创作手法的演变,体验文学与电影艺术的碰撞与融合。
1940年版《傲慢与偏见》是经典英国文学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一次华丽绽放。导演罗伯特·Z·伦纳德执导,葛丽亚·嘉逊与劳伦斯·奥利弗等巨星出演。在黑白银幕上,简·奥斯汀笔下那对“傲慢贵公子”达西与“犀利二小姐”伊丽莎白的爱情博弈首次通过影像呈现,充满戏剧化的改编展现了好莱坞式的幽默与风趣。而当简·奥斯汀的故事邂逅东方哲学时,它呈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风貌——李安执导的1995年版《理智与情感》,以独特的方式解读奥斯汀小说中的理智与情感,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的“阴阳”哲学相结合,体现出姐妹之间相互依存、共生的关系。
她影跃动:勾勒女性生命的多样化图景
经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与时俱进,而现实世界中的女性传奇更是令人感动。本届上影节特别推出了“跃动她影”单元,旨在展示年度国际影展中最为震撼的女性形象,呈现女性生命的多元图景。在金爵奖的主竞赛单元、以及“亚洲新人”“纪录片”等评奖单元中,关注女性议题的佳作不胜枚举。
尤其是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、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,纪录片《自然之上:爱丽丝·盖伊-布拉切不为人知的故事》的展映恰逢其时。电影初期,由于男性主导的行业格局,女性创作者的贡献常常被忽视甚至隐去。爱丽丝·盖伊-布拉切便是其中一位被遗忘的先驱者。作为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性导演、编剧和制片人,她的名字曾长时间被主流影史抹去。导演帕梅拉·B·格林以侦探般的叙事方式,带领观众追溯她的生平与作品,重新审视爱丽丝在电影史中的重要地位。观众在观看影片后纷纷在评论区留言“落泪无数次”,影片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看见女性创作者被遗忘与重新发现的观众。
电影《雪鹤之母》则讲述了加拿大鸟类学家埃伦·沃萨洛的传奇人生——年逾九十,她在伊朗坚守雪鹤保护工作55年。她的人生历经动荡与变迁,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。导演伊丽丝·海尔迈的镜头下,埃伦的坚韧与乐观如同雪山上的白雪,纯净而无畏。当银幕上,埃伦笑着说:“多么精彩的人生!多么奇妙的世界!”她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梦想的坚持,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。
台前幕后,女性影人势不可挡
除了女性电影的多维度呈现,女性影人在本届上影节中的亮眼表现同样吸引了广泛关注。无论是台前的精湛演技,还是幕后导演与制片人的崭新视角,女性的力量在电影产业中愈加显现。
在开幕式的红毯上,章子怡、倪妮、杨幂、任素汐等中生代女演员纷纷亮相,以成熟的演技和更具层次的角色塑造,打破了社会对女性演员的年龄偏见,向影迷证明了“中女”崛起的力量。章子怡在开幕式上谈到她所饰演的上海女性时说道:“她们的表面或许是温婉、精致,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韧性和倔强。”这是她对角色的深刻理解,也是她自己作为演员不断成长的写照。
评委席上,女性影人的声音同样引人注目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会中,六名评委中有三位为女性,分别是中国演员咏梅、中国导演杨荔钠和印度导演基兰·饶。在金爵奖的媒体见面会上,咏梅提到:“作为评委,我将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理解电影。”杨荔钠则表示:“我心中好电影的标准,是影片能够带给我们面对现实的勇气与善意。”
不仅仅是台前演绎与幕后执导,女性已经深度参与到电影工业的各个环节。在沪语修复版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中,配音艺术家张芝华让战时女性的悲歌在方言中得以重生;在创投计划中,由制片人田雪莲推介的影片《风过耳》入选“华语新风”单元,而制片人梁静则带着新片《东极岛》登上红毯。
无论台前还是幕后,女性影人以
发布于:山东省配资盘股票配资网,外盘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最新消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